分拆北方证券公司:美国反垄断的第一枪

人气 1433   2011-11-17 16:20

如同政府的权力会导致腐败一样,工商界的权力也会导致经济上的腐败——垄断。政府有责任限制垄断,以维护自由竞争的市场秩序。

《商业价值》杂志特约作者 刘戈|文

巧合之于历史,如高跟鞋之于姑娘。虽然终归是细枝末节,但却让历史变得挺拔、生动、风姿绰约。

1901年9月5日,注册在临近纽约新泽西州的北方证券公司正式成立。这是JP摩根“重组世界”的又一神来之笔。他把因为争夺芝加哥-柏林顿-昆西铁路的控制权而打的头破血流的哈里曼和希尔按到了谈判桌前,4个月后,北方证券公司成为同时拥有大北方铁路、北太平洋铁路和芝柏昆铁路控股权的超级控股公司,美国西北方向数十个州的铁路运输被一家公司所垄断。

就这样,垄断的利益取代了恶性的竞争,昔日的冤家握手言欢。摩根、洛克菲勒、希尔和哈里曼这些金融和铁路巨头们共同掌握了世界上最庞大的铁路联合体,由垄断所产生的巨大利益也将由此源源而来。

巧合的是,就在同一天,总统麦金利在纽约州布法罗遇刺。麦金利是去那里参加泛美博览会的。那是一个博览会的黄金年代,全世界各地,各种名目的博览会此起彼伏。麦金利遇刺的泛美博览会和传说中茅台酒获金奖的巴拿马博览会都属于无数山寨博览会中的一员。

刺杀麦金利的是一位名叫莱昂·乔尔戈什的的年轻人,一位28岁的无政府主义者。在19世纪末、20世纪早期,无政府主义是比马克思主义还要时尚的信仰,刺杀政府首脑是他们表明其政治主张的重要手段。在招待晚宴上,乔尔戈什用一块手帕包着一只左轮手枪慢慢靠近了麦金利,扣动了扳机,两粒子弹射进了麦金利的腹部。

两天以后,《辛丑条约》在北京签订。那一年是中国大清光绪27年,农历辛丑年。之前1年的庚子年,八国联军打进北京,慈禧携皇帝西逃。按照条约,每一位中国人向西方列强赔偿1两白银,这种惩罚性的赔偿让4.5亿中国人领教了什么是最极致的羞辱。作为一个温和的共和党人,麦金利曾经帮助大清和其他列强斡旋,希望减少赔款数量,在他看来,赔款的数量太多了些,赔款数目的象征太不厚道了一些,但麦金利的调停没有结果。可能是不那么心安理得吧,后来美国用这笔赔款建立了我国留美青年预备学校就是现在清华大学的前身。这是后话,不再多扯,咱们还是回到主题上。

遇刺8天后,麦金利驾鹤西去。西奥多·罗斯福从外地匆匆地赶到布法罗,就任美利坚合众国新一任总统。JP摩根不可能想到,这位曾经得到他支持和资助的年轻政治家会成为自己最强劲的对手。

“在19世纪即将落幕的最后几年里,美国的工业化进程写下了世界经济史上最壮丽的诗篇。许多因素在背后推动着这个进程:美国南北战争的高关税保护了美国工业免于受到欧洲产品的冲击,大量的移民涌进美国,大量的农民涌进城市,美国铁路里程迅猛增加,铁路把美国结成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统一市场。”在《伟大的博弈》一书中,作者约翰·戈登这样总结美国工业高歌猛进的原因。

但他的书中还漏掉了一个重要因素,就是麦金利总统对大企业的推动和支持。在麦金利看来,只有美国成长起来更多的大企业才能真正和欧洲竞争,而企业间的兼并重组是形成大企业的捷径。按照咱现在的说法这叫做“通过结构调整,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形成一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

在麦金利任上的时候,美国政府还没有干预经济的习惯,不管就是最大的支持。虽然已经有了《谢尔曼反垄断法》,但他对事实上已经产生的垄断型企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麦金利执政的5年多的时间里,是美国大公司兼并的黄金年代。

北方证券公司就是在这个背景下诞生的。但在它成立的那一天,就失去了麦金利这把保护伞。仅仅存在了两年半,北方证券就在西奥多·罗斯福的打压下结束了自己短命的历史。

和麦金利的观点不同,在西奥多·罗斯福眼中,托拉斯的出现,摩根、卡耐基、洛克菲勒这样一批亿万富翁和他们控制的庞大财团的崛起,正在让美国从“创造财富”的神话演变为“掠夺财富”的现实。大型垄断企业使独立的中小企业沦为工业巨子、金融寡头的美味佳肴,垄断正在侵害了自由竞争本身。北方证券公司的出现,意味着既然它能够垄断美国西北部所有的铁路,就有能力完全控制全美的铁路,成为全国贸易和经济发展的桎梏。这种垄断不断复制的最终结果是摧毁美国人最珍视的机会均等、公平竞争的价值观。

在上任后向国会提交的第一份国情咨文中,罗斯福提出了遏制垄断的主张:“在对付我们称之为托拉斯的大公司方面,我们必须拿定主意,按渐变而不是革命的办法行事。我们的目的不是要取消公司,正相反,这些大集合体乃是近代工业制度不可避免的一种发展。我们要想调节和监督这些公司,我们不是攻击它们,而是力求消除它们的一切弊害,我们对这些公司并无敌意,只不过是决心要使它们经营得有利于公众。”但华尔街的大佬们不以为意,他们以为罗斯福的话依然是政客们引导舆论的家常便饭,说说而已。

罗斯福决定来真的了。无论从目标的大小、其后的背景、以及它出现的时机来说北方证券公司都是承担“杀鸡儆猴”使命最恰当的那只猴子。

在北方证券公司成立之前,哈里曼和希尔分别控制着两条从西海岸通往美国中东部的铁路,两条平行的铁路之间的竞争使得美国中西部的人们可以享受到竞争带来的低价运输。而两位“铁老大”的握手言欢,使西北各州农户只能听任铁路开出的高运价而毫无讨价还价的余地。

罗斯福决心恢复已经名存实亡的《谢尔曼法》的生命力。《谢尔曼法》制定于1890年,因由参议员约翰·谢尔曼提出而得名,它正式的名称是《保护贸易和商业免受非法限制及垄断法》。这部法律禁止竞争者联合起来控制价格,实行商业抵制和划分市场势力范围。

1902年2月19日,罗斯福的司法部长诺克斯突然宣布,北太平洋和大北方的合并违反了《谢尔曼法》。美国政府将调查并控告北方证券公司。

摩根在他的寓所里听到了这个坏消息。后人传言,那个晚上,摩根握着杯子的手因愤怒而微微发抖。他匆匆赶往白宫,质问总统:“如果我们有错,你可派人来和我的人谈,他们肯定能够把事情摆平。你为什么不打招呼就直接提出诉讼,而不事先通知我呢?”西奥多·罗斯福回答说:“我并不是要摆平一件事,而是要制止它。”

谈话不欢而散。摩根决定聘请全国第一流的律师和法律顾问,在法庭上与总统一决高下。1903年4月9日,巡回上诉法院的4位法官一致判决北方证券败诉,下令其停业,判决称“这家证券公司拥有被国会指控为非法的特征。它摧毁了自然竞争者之间相互竞争的所有动机。”他们解释说,北方证券的股票持有者绝不会允许这两条铁路间的竞争,因为任何一条铁路都不会降低运费,或者增加服务来吸引另一条同样也属于自己铁路的客源,这显然就构成了一种垄断。

北方证券不服,于1903年5月11日向最高法院提出上诉,直到1904年的3月14日,这场旷日持久、一波三折的审判终于尘埃落定。3月15日《纽约时报》头版刊登《联邦最高法院否决兼并》的文章,报道的导语是这样的:“华盛顿3月14日消息——美国联邦最高法院今天就北方证券兼并案作出最后裁决,支持政府的论点,认定铁路公司的兼并是不合法的,因此维持了美国巡回上诉法院的裁决。”

和历史上美国联邦法院众多著名的判例一样,成败往往掌握在最犹豫的那位法官的一念之间。九位法官的投票结果是5:4,支持政府的一方险胜。法官在判决书中说:“有证据表明北方证券公司对州际贸易产生了限制,因而违反了反托拉斯法。合并的目的在于防止组成公司之间的相互竞争,这种合并的存在,对贸易自由构成带来威胁。”

而代表少数派的一位法官对这一判决提出的异议是:这个判决干涉了财产所有权属者对其权利的行使,这样的判决将使国会有权控制所有铁路公司,有权废止它们的每一张执照、每一次合并,这种判决将也可能使国会有权对个人的习性、品德和能力加以管理。

《纽约时报》的社论旗帜鲜明地站到了摩根和铁路公司一边,向总统、国会和最高法院叫板:“被认为无可争辩、由来已久的权利遭到的限制,促进国家财富增长的企业发展趋势突然被抑制,商业活动被置于混乱之中。而那些认为自己以合法的方式从事合法活动的人们则发现自己正冒着遭到起诉、罚款和监禁的危险——国会带给我们国家的就是这个残酷的、考虑欠周的、苛刻的、具有破坏性的、危险的法令。”

反垄断第一役以政府和国会的胜利而告终。在此之后的岁月中,美国政府先后对40多家公司提起诉讼,解散了牛肉托拉斯、石油托拉斯、烟草托拉斯、电信托拉斯,西奥多·罗斯福也因此获得了“托拉斯爆破手”的美名。从此,大多数美国人确立起一种这样一种信念,如同政府的权力会导致腐败一样,工商界的权力也会导致经济上的腐败——垄断。政府有责任限制垄断,以维护自由竞争的市场秩序。

  关注度: 1433   Baidu: 0   360: 1   Google: 0   其他: 1

推荐您可能感兴趣:

返回顶部
美国中文站 | 添加收藏 联系方式见首页
本站绝大部分内容是编辑编撰的原创性文章,有少量转载,如有涉及到虚假、侵权、违法等信息,请联系我们。
版权保护:本站原创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的版权均属本站所有。©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