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不是美国的宠物狗

人气 2636   2011-11-17 16:21

经济战争已取代军事战争,成为一个国家夺取其他国家财产的主要手段!中国一定要建设强大的金融“铁军”以应对经济战争!面对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中国一定要具备打赢三场战争的能力,一是军事战争,二是经济战争,三是资源战争。1997年东南亚的金融风暴就是经济战争的一个例子。落后的东南亚国家经济受到了重大打击,国际金融炒家以经济手段达到了以往要用战争手段才能达到的目标。

美国整天说的中国威胁论实质上指的不是中国军事上的威胁,美国人心理明白,中国的军事在二十一世纪里不可能超过美国,中国发展军事,美国则在大力发展军事!但中国在全力发展经济,美国则在全力维持现有的经济。美国人心理怕的不是中国的军事力量超越美国,(还是那句话,都是核武国家,谁都不敢把谁打的太残)而是在经济上超越美国!为什么美国不怕日本?日本在经济上仅在美国之后。但日本自身的条件有限,本土基本无资源。可是中国确地大物博。二战后,因为有了核武器,世界规则已经变了,军事的强大不在有大的发言权了(俄罗斯就是最好的例子)只有一个国家的经济强大了才会真真正正的强大,中国不能学习前苏联,只在军事上与美国抗衡,结果大家都知道,就算中国打沉了所有美国航母,中国军事力量比美国强大,中国能真正的强大吗?美国现在称霸世界,可以当世界警察,其经济起的作用远远比军事力量大的多!

经典经济战争案例:

以下是美国对苏联非常杰出的经济战争,成功打劫了前苏联人民积累了70年的国家巨额财富!美国政府为了成功打劫,不惜以国家信用为代价,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这将是一个波及世界主要国家和国际银行的惊天大案。

2006年5、6月份国际金融市场的剧烈震荡的重要原因就是因为一笔4.5万亿美元的巨款从瑞士秘密汇到了美国,用以“私”了这一案件。如此巨大的资金转移引起了世界金融市场美元流动性短缺危机,由此直接导致了2006年5、6月份横扫世界的股票市场和大宗商品市场(包括黄金和白银)的暴跌。.

究竟谁是万塔?他又是如何拥有27.5万亿美元的财富的?不是说世界首富身家才500多亿美元吗?怎么可能有人拥有比比尔.盖兹还要多500多倍的财富呢?

当国际媒体成天炒作身家500亿美元的比尔.盖茨,蝉联世界首富宝座的时候,如果你信以为真,你就上当了。人们耳熟能详的所谓富豪排行榜上,你根本找不到“大道无形”的超级富豪们的身影,因为他们早已严密地控制了西方主要的媒体。

万塔的真实身份是当年里根总统最信任的金融战争专家,曾是美国财政部、中央情报局、联邦调查局的高级官员。80年代,万塔直接受命于里根总统从事旨在颠覆苏联卢布的秘密金融战争。他在美国威斯康星州成立了“新共和金融集团”(NewRepublic FinancialGroup),公司运作资本仅1万7000美元,但是很快在美国秘密的海外账户资本注入后,万塔的生意越玩越大。到1990年10月,万塔以高于黑市一倍的比价(28卢布比1美元)完成了一笔以50亿美元买进1400亿卢布的利润极高的交易,这要感谢他在苏联内部的同谋们。在1991年1月和2月,万塔在伦敦黄金交易市场上大肆做空黄金高达2000吨。早已疲弱不堪的苏联经济,全靠着黄金出口这点养命钱,金价的暴跌在苏联的棺材盖上打进了最后一根钉子。

万塔的秘密行动被称为“伟大的卢布骗局".

在苏联解体后的几年中,万塔和其他美国金融战争的高级专家们与前苏联内部的腐败势力里应外合,大肆洗劫了前苏联的国家财富。情况一度荒唐到美国经济学家杰弗里.撒克斯(JeffreySachs)直接帮叶立钦修改总统令,美国律师乔纳森.海(JonathanHay)亲笔制定了无数俄罗斯法律条文和政府规定,美国财政部的萨默斯(LawrenceSummers)在给俄罗斯财政部副部长的信中甚至详细指导如何制定和执行经济政策。俄罗斯经济的病情在“美国大夫”的“悉心关照”之下,下场可想而知。

1991年的冬天对俄罗斯人民来说是异常严酷的,俄罗斯经济体业已严重失血的身躯,在国际金融家开动的超级通货膨胀这部“财富绞肉机”碾过之后,大批前苏联的社会主流人士的毕生积蓄一夜之间灰飞烟灭。大学教授,医生,军官,工程师,纷纷走上严寒的街头,去兜售各种价格低廉的小商品,其中一部分人甚至不得不乞讨。戈尔巴乔夫参加1991年11月马德里的西亚和平讨论会时,甚至不得不偷偷提前离开会议,因为他的俄罗斯代表团付不起宾馆住宿费。

苏联人民积累了70年的国家巨额财富到哪里去了?真像西方经济学家们所说的苏联经济早已“资不抵债”?人民的财富真会“蒸发”得无影无踪吗?

其实在超级通货膨胀中,财富并不曾蒸发,财富只是发生了转移。万塔的27.5万亿美元就是前苏联人民“蒸发”的财富的下落之一。

与历史上贫穷弱小的国家无力反抗西方殖民侵略的情况完全不同的是,前苏联拥有着强大到让美国无法安睡的军事力量,在军事实力仍然相当强大的状态下,整个国家遭到外部势力疯狂与彻底的洗劫,这在人类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金融战争所展现出的巨大破坏力,丝毫不亚于苏联整个卫国战争的损失程度,所不同的是,卫国战争的巨大代价换来的是世界超级大国的地位,而金融战争的惨败,导致了国家解体和经济长期衰败。战争对苏联的破坏仅仅持续了4年,而金融崩溃所造成的社会经济的灾难已经接近16年。

在搞垮苏联的金融战争中,万塔可谓战功显赫。

二、产业吞并:

历史在以不同的形式重演。一个世纪前,八国联军从天津登陆,横扫华北平原;一个世纪后,在新千年开始之际,外资巨头则以“资本”作武器,采取“行业扫荡式并购”的方式向中国产业市场发起了一场没有硝烟的经济战争:一个行业接着一个行业地整体性并购!外资巨头在中国展开的行业扫荡式并购具有三大特点,一是外国资本巨头选择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中国优质行业的龙头企业,二是外国资本巨头采取绝对控股的方式与中国现有企业进行“合资”,三是外国资本巨头凭借资本实力采取整个行业一网打尽的并购模式。

外国资本征战中国市场常用两种方式,一是在中国投资建厂,二是收购中国现有企业的股权,直接控制中国企业,并进而控制原企业的产品市场。欧美大资本进入中国机械、化工、制药等传统行业时,大多采取第二种方式。控股中国现有企业,对外国资本来说“一箭三雕”:一是占领中国的产品市场,二是消灭在中国的同业竞争对手,三是利用财务杠杆低成本控制中国企业。

自2001年来,外资并购内资企业的案例迅速增加,主要分布在赢利能力很好的行业:一是市场前景非常看好的制造业,如汽车、电信、啤酒、饮料、日用品、机械等;二是规模效应明显的流通业,主要是批发与零售,以及大型综合超市等行业;三是技术含量较高利润较为丰厚的行业,如医药行业等。

《环球视野》的文章指出,外资的战略转移,伴随着策略演变。笔者归纳了五大新行动:

其一,实施“全面压迫行动”。主要表现在并购条件越来越苛刻。比如,外资必须控股、被并购方必须是行业龙头企业、收益必须超过15%,这三条已经成为外资并购策略的基本点。比如控股权,从最初的参股、相对控股到现在的绝对控股。即控制中国企业的销售权、财务权和品牌使用权。

其二,实施“整体蚕食行动”。外资并购从过去单向选择,演变为有计划、有步骤的整体行动。比如美国卡特彼勒公司于1995年与“徐工”建立的第一个合资企业,从部分控股开始,又吞并了山东工程机械厂。最近,在收购厦门工程机械有限公司的同时,全力谋求并购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广西柳州工程机械集团、河北宣化工程机械集团。

其三,实施“重点斩首行动”。目前,外资专门选择我国产业龙头企业作为并购重点,利用国企改制和地方国有产权改革的时机,不遗余力、不惜血本,加速并购步伐。意在实现对整个中国市场的控制。

其四,实施“联合并购行动”。比如,在美国卡特彼勒大举进军中国机械工程行业的同时,美国凯雷投资集团联合行动,2005年该集团以3.75亿美元收购徐工集团85%的股权。实际上凯雷的意图,是把股份转卖给卡特彼勒公司。

其五,实施“分步到位行动”。外资在与中国企业进行合资以后,往往采取分步手段,让中资一步步陷入亏损,直到将中方拖垮,迫使中方将整个企业拱手相让,变成外方独资企业。比如西北轴承厂与德国某公司合资后,一步一步地失去控制权,最后不但失去了合资公司,而且失去了高端主导产品市场和制造能力。

2001年,中国电信业发生了两起具有代表性的并购案例,一是世界电信产业巨头阿尔卡特以3亿美元收购上海贝尔50%+1股的股份,阿尔卡特以极富象征性地多持有2股而获得控股地位;二是美国电气巨头艾默生以7.5亿美元收购深圳华为公司的所有电器业务——安圣电气有限公司。

啤酒等食品业是一个“永不衰落”的行业,在人们的“吃穿住行”中,“吃”永远是排在第一位。我国人口众多,啤酒市场潜力巨大,因此啤酒行业成了外国资本巨头争夺的战场:2001年10月全球第二大啤酒商南非酿酒集团SAB控股50%的香港华润公司并购四川蓝剑啤酒公司,2002年4月南非酿酒集团SAB以1亿美元增资香港华润公司,处于绝对控股地位。目前,香港华润啤酒在中国已拥有34个生产基地,年生产能力超过500万吨,超越燕京与青岛啤酒,成为中国啤酒行业的“龙头老大”。目前已有高达150亿元人民币的巨额外资参与我国啤酒行业的并购,外资已经占领中国啤酒市场50%以上的份额。

三、技术封锁:

跨国公司对华的技术封锁在50年代就存在过。当时所谓的巴黎统治委员会对华采取了完全技术封锁的政策。但由于中国自己研究开发出了包括原子弹、卫星、导弹等方面的技术,外方的技术封锁才开始不攻自破。中国加入WTO后,发达国家对中国的技术封锁有了一些变化,那就是不再实行全面封锁,而只是把相对落后的技术产品出口到中国。但发达国家从来没有放松对华的高新技术出口管制。

日本政府就专门做过一个对华汽车技术输出的报告,要求各汽车厂家必须让中国的汽车技术落后20年以上。台湾当局也对半导体技术输入大陆采取了政策性限制的态度,尽管台积电等半导体厂家绕道将8英寸以下晶片的制造技术引进了大陆,但最先进的以钾为材料的技术就完全禁止出口。而美国国防部、商务部、国务院联合组成的一个委员会,自从2001年对高科技产品的出口许可证实行重新审查后,相当一部分原先批准的许可证被冻结。美国政府更以国防为由,对超级电脑、高科技电信设备、半导体设备,以及尖端的机械工具,几乎完全对华停止了出口。

 在一些高科技领域,如航空、通信、汽车以及计算机领域,我们还在受制于人,很多大到系统机器设备小到配件都需要从国外进口。许多次我们上当受骗,外国人以一流的价格卖给我们的却是二流甚至是二手的设备。在一些尖端领域,国外更是严格限制对华出口,进行技术封锁,我们拿着钱都买不来国外的高科技产品。我们的进口设备坏了,请外国厂家过来修理,厂家派一个工程师过来,用电脑调出参数轻松修改一下,机器就好了。我们的工作人员站在旁边询问,对方却避而不答。这是很多熟人对我说起的一个画面,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是如此的无奈,只能大把大把地付给人家昂贵的修理费用。

在移动通信领域,引用一句电信专家的话:“我们的CDMA手机要向美国交专利费、GSM手机要向欧洲交费,小灵通的大部分利润也都被日本人赚去了。其实,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还是在给外国人打工,真正赚钱的是人家。”在制造业,我们生产的DVD、国产汽车都曾遇到了同样的尴尬。因为没有掌握核心技术,所以处处受制于人,高额的专利费、管理费压得我们的企业喘不过气来。中国人在引进技术上吃够了苦头,在这条路上我们受到了重创。

掌握核心技术的跨国企业只需一纸标准或专利技术合同,就可以抽走绝大部分利润:据统计,一台MP3在美售价79美元,被拿走45美元专利费,中国企业纯利润1.5美元,利润比30:1;一台DVD国际市场销售价格30-40美元,而我国DVD企业却要对每台DVD支付专利费15-20美元!

外国人就是想用他们已有的专利技术优势,限制我们的发展,让我们永远大距离落后,步其后尘。

四、哄抬能源、资源价格。

要提高中国商品成本,成功打劫中国人民积累了几十年的国家财富,哄抬制造业必须的能源、原料价格一样十分有效。由于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已经摆脱低端制造业,进入高端制造业和资本经济时代,对西方国家的商品对能源和资源的需求已经降低。中国制造业伴随能源、资源价格的翻翻上涨,使中国制造业上下游主要利润仍然被国际垄断资本所掌控,中国所得有限。这当然一样会打击同属于发展中国家的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国家的制造业,但却使西方垄断资本获得巨额利润。

中国航油(新加坡)在国际石油期货市场损失5亿美元和一位中国国资委职员在伦敦同期再次被吃表明中国在金融市场方面还有很多东西要学。就石油这一项,中国现在每年就要多花几百亿美元。现在是中国需要啥,国际商品市场就涨啥。可以说是“抢你没商量”。然而,石油等商品的价格对中国经济的危害并不是最严重的。真正可能对中国经济的造成严重危害是人民币汇率体系和不断高涨的房地产市场。

这也是一种合法打劫别国财富的极有效方法!

五、紧缩美国市场:

由于中国对美国的经济依存度非常高,美国经济紧缩,必然影响中国的对外出口贸易。对美国的出口减少,就会打击中国制造业,早晨企业倒闭,失业增加,经济陷于困境。那么美国如何紧缩美国市场呢?主要办法就是降低房价,控制信贷,提高进口商品价格。目前美国房价不断缩水,使美国公民从财富效应这一经济现象中获得的收入大幅度下降,导致美国消费水平降低。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们谈谈财富效应。美国公民快速致富的途径有两种,一是投资房产。比如克林敦总统下台后购买了一栋房产,两年后因为房价上涨卖出,获得近300万美圆的差价收入。可见全社会拥有房产的美国公民,均会因为房价升值而获得财富。这就是房产的财富效应。同理,日本经济因为日圆升值而停滞,致使房价20年来下跌,就是一样的道理;另一个财富效应就是股市。比尔。盖次通过将微软公司在证券市场上市,不仅使自己的财富在几年间增加到上千亿美圆,也使其公司股东均成为亿万富豪。这样的故事在中国股市也一样上演。

在财富效应下,美国公民随时拥有向房产和股票兑现现金的能力,使其消费能力得到保证。如果美国政府通过降低公民的资产财富效应,将打击美国公民的生活消费能力,达到紧缩美国市场的目的。美圆贬值造成美国购买外国商品的成本增加,而美国通过紧缩财富效应打击美国公民的消费能力,就到达了紧缩美国市场的目的。当然这样做对美国经济的影响也很大。

六、分解市场:

分解市场,就是国家指定政策,有意识引导进口商品的采购地域。目前美国通过与印度、越南、墨西哥等国家加强政治经济合作,在经济上扶持印度等国家制造业同中国竞争,来分化中国商品在美国的市场占有率。美国等西方国家加大对印度等国家的投资,鼓吹印度崛起,就是为了避免中国经济一如既往的依靠西方市场获得稳定、快速的发展。

七、限制中国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合作:

西方国家通过所谓担忧中国与非洲、与拉美国家的经济贸易往来为借口,干扰中国进入世界其他市场。例如,中国与拉美、非洲、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往来被认为是为了排挤美国的影响,不断散布“中国经济威胁论”,并对中国与伊朗、古巴、委内瑞拉等国家的经济贸易往来提出警告。目的是使中国对外贸易只能依赖美国等西方国家,而不能寻找自己的市场。

八、冻结中国政府在美国的外汇储备:

如果冻结了中国政府在美国的外汇储备(中国2000亿美圆的外汇储备大都买了美国的国债),通过外交压力、军事压力、经济压力使欧盟、日本、海湾国家同样对中国实施全面的制裁(美国人会说:要不选择我,要不选择中国)那样中国会是什么样?

中国是一个石油净进口国家,大部分的石油都是从海湾国家进口的,海湾国家如果在美国和中国之间选择一个的话会毫不忧郁的选择美国。停止向中国输出石油,我国毫无战略储备石油,石油是一个国家的血液,一个没了血液的国家会是什么样?同样,欧盟和日本还是会选择美国!甚至一些和中国有着密切关系的国家,如朝鲜,巴基斯坦在美国给的巨大利益的条件下同样会放弃中国(没用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那个时候中国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中国?一个在世界上孤立的中国!台湾会独立,西藏会建国,新疆会分裂!当然,美国的损失也会很大。但是,美国承受的起,中国承受不起!

九、美国黑暗暴力手段颠覆别国政权达到经济掠夺目标:

美国常常宣称自己的外交政策的主要目的之一是为了“自由”、“民主”,但实际上却干了不少干涉别国主权、颠覆别国政权的丑行。可以说,美国政府本质上是反民主的。

2004年揭秘的美国中央情报局《十条诫令》,便很细致地指明如何对付中国。这份极其机密的“行事手册”最初撰写于1951年,内部代号称为《十条诫令》。

一)、尽量用物质来引诱和败坏他们的青年,鼓励他们藐视、鄙视、进一步公开反对他们原来怕受的思想教育,特别是共产主义教条。替他们制造对色情奔放的兴趣和机会,进而鼓励他们进行性的滥交。让他们不以肤浅、虚荣为羞耻。一定要毁掉他们强调过的刻苦耐劳精神。 

二)、一定要尽一切可能,做好传播工作,包括电影、书籍、电视、无线电波……和新式的宗教传播。只要他们向往我们的衣、食、住、行、娱乐和教育的方式,就是成功的一半。

三)、一定要把他们青年的注意力,从以政府为中心的传统引开来。让他们的头脑集中于:体育表演、色情书籍、享乐、游戏、犯罪性的电影,以有宗教迷信。

四)、时常制造一些无事之事,让他们的民众公开讨论。这样就在他们的潜意识中种下了分裂的种子。特别要在他们的少数民族里找好机会,分裂他们地区,分裂他们的民族,分裂他们的感情,在他们之间制造新仇旧恨,这是完全不能忽视的策略。

五)、要不断制造消息,丑化他们的领导。我们的记者应该找机会采访他们,然后组织他们自己的言辞来攻击他们自己。

六)、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宣扬民主。一有机会,不管是大型小型,有形无形,都要抓紧发动民主运动。无论在什么场合,什么情况下,我们都要不断对他们(政府)要求民主和人权。只要我们每一个人都不断地说同样的话,他们的民众就一定会相信我们说的是真理。我们抓住一个人是一个人,我们占住一个地盘是一个地盘。

七)、要尽量鼓励他们(政府)花费,鼓励他们向我们借贷。这样我们就有十足的把握来摧毁他们的信用,使他们的货币贬值,通货膨胀。只要他们对物价失去了控制,他们在人民心目中就会完全垮台。

八)、要以我们的经济和技术优势,有形无形地打击他们的工业。只要他们的工业在不知不觉中瘫痪下去,我们就可以鼓励社会动乱。不过我们必须表面上非常慈爱地去帮助和援助他们,这样他们(政府)就显得疲软。一个疲软的政府,就会带来更大的动乱。

九)、要利用所有的资源,甚至举手投足,一言一笑,都足以破坏他们的传统价值。我们要利用一切来毁灭他们的道德人心。摧毁他们的自尊自信的钥匙,就是尽量打击他们刻苦耐劳的精神。

十)、暗地运送各种武器,装备他们的一切敌人,以及可能成为他们敌人的人们。

十、采取间接军事战争在经济拖垮中国:

对美国政府决策有着很大影响的智库兰德公司于1999年6月份向美国政府提出对华战略三步走计划:

第一步西化、分化中国,使中国的意识形态西方化,从而失去与美国对抗的可能性。

第二步在第一步失效或成效不大时,对中国进行全面的遏制,并形成对中国战略上的合围。

第三步在前两招都不能得逞时,不惜与中国一战,当然作战的最好形式不是美国的直接参战,而是支持中国内部谋求独立的地区或与中国有重大利益冲突的周边国家。

  关注度: 2636   Baidu: 20   360: 0   Google: 0   其他: 0

推荐您可能感兴趣:

返回顶部
美国中文站 | 添加收藏 联系方式见首页
本站绝大部分内容是编辑编撰的原创性文章,有少量转载,如有涉及到虚假、侵权、违法等信息,请联系我们。
版权保护:本站原创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的版权均属本站所有。© Inc. All Rights Reserved.